形态描述
成虫形态(彩色图版Ⅲ,15) 虫体活时不断收缩,静止时呈椭圆形,经压扁、染色后呈两端钝圆的短椭圆形或两端较细小的长椭圆形,前者宽与长之比例为1:1.44—1.83,后
者宽与长之比例为1:1.93—2.36, 最宽处在腹吸盘水平。 口吸盘位于顶端稍向腹面倾斜,腹吸盘位于体前半,在体长前1/3处的底部或中1/3的前部。在高度成熟的个体,口吸盘大于腹吸盘,而未成熟或较成熟者,其口吸盘往往小于腹吸盘。体棘以单生为主,在口吸盘周围、体之两侧及两睾后可见有2—3个棘集聚而生者,绝大多数棘身细长形,远端呈凿形或尖形,偶见基部有裂开现象。经特殊染色,体棘可全部显出,按其形态与排列情况,似可分为位于体两侧和位于体中间的两部分:(1)体棘密布于口吸盘周围至肠叉后的部位,然后经两侧向后伸延,至睾丸后汇合在一起,达体末端,这些体棘绝大部分向体中心倾斜排列,有者棘身细长如披毛状;(2)体棘纵列于肠叉后开始至睾丸后为止的中间部位,排列比较稀疏,多数棘身较短,也较纤细,容易脱落。
成虫(正模标本)测量结果:虫体大小为4.66×2.55,口吸盘宽径0.441,腹吸盘为0.529×0.401,卵巢0.517×0.690,左睾0.519×0.483,右睾0.655×0.586,卵黄囊0.261×0.481。睾丸紧靠卵黄囊之后,有4—5个大小不等的分支。卵巢位于腹吸盘右側(亦有个别位于左侧),其前方达腹吸盘的中横线部位,卵巢外形结构近似卫氏型的卵巢, 分5—6叶,有的可见由中心体发出,每叶又有若干明显或不明显和大小不等的似瘤状结构(或小分支)。卵黄囊粗大,横置或斜置于卵巢或梅氏腺团后,卵黄腺颇发达,在虫体两侧可见粗大的卵黄管及呈树枝状的支管,于体前后端背面,两边的卵黄腺接壤汇合。子宫与卵巢相对,常见位于腹吸盘左侧。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缘下方。虫卵短而宽,大小为60.00-73.75×45.00—54.13微米(平均68.12×49.87微米)。卵盖扁平,紧贴卵口,盖缘不明显,也有缺卵盖的,卵形多对称(不对称的占9/50),卵壳厚薄均匀,表面有乳头状突起。排泄囊向前伸至腹吸盘与肠叉的中间位置。
者宽与长之比例为1:1.93—2.36, 最宽处在腹吸盘水平。 口吸盘位于顶端稍向腹面倾斜,腹吸盘位于体前半,在体长前1/3处的底部或中1/3的前部。在高度成熟的个体,口吸盘大于腹吸盘,而未成熟或较成熟者,其口吸盘往往小于腹吸盘。体棘以单生为主,在口吸盘周围、体之两侧及两睾后可见有2—3个棘集聚而生者,绝大多数棘身细长形,远端呈凿形或尖形,偶见基部有裂开现象。经特殊染色,体棘可全部显出,按其形态与排列情况,似可分为位于体两侧和位于体中间的两部分:(1)体棘密布于口吸盘周围至肠叉后的部位,然后经两侧向后伸延,至睾丸后汇合在一起,达体末端,这些体棘绝大部分向体中心倾斜排列,有者棘身细长如披毛状;(2)体棘纵列于肠叉后开始至睾丸后为止的中间部位,排列比较稀疏,多数棘身较短,也较纤细,容易脱落。
成虫(正模标本)测量结果:虫体大小为4.66×2.55,口吸盘宽径0.441,腹吸盘为0.529×0.401,卵巢0.517×0.690,左睾0.519×0.483,右睾0.655×0.586,卵黄囊0.261×0.481。睾丸紧靠卵黄囊之后,有4—5个大小不等的分支。卵巢位于腹吸盘右側(亦有个别位于左侧),其前方达腹吸盘的中横线部位,卵巢外形结构近似卫氏型的卵巢, 分5—6叶,有的可见由中心体发出,每叶又有若干明显或不明显和大小不等的似瘤状结构(或小分支)。卵黄囊粗大,横置或斜置于卵巢或梅氏腺团后,卵黄腺颇发达,在虫体两侧可见粗大的卵黄管及呈树枝状的支管,于体前后端背面,两边的卵黄腺接壤汇合。子宫与卵巢相对,常见位于腹吸盘左侧。生殖孔开口于腹吸盘后缘下方。虫卵短而宽,大小为60.00-73.75×45.00—54.13微米(平均68.12×49.87微米)。卵盖扁平,紧贴卵口,盖缘不明显,也有缺卵盖的,卵形多对称(不对称的占9/50),卵壳厚薄均匀,表面有乳头状突起。排泄囊向前伸至腹吸盘与肠叉的中间位置。
生物学
终末宿主 自然感染待查。实验动物(犬)人工喂食囊蚴后于86天至116天剖检,在犬肺脏及胸腔内检获成虫。
第一中间宿主:待查。
第二中间宿主: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s,囊蚴寄生于肌肉。
研究情况 本由于1977年在广东惠阳地区首次发现,定为新种,根据其囊蚴的特殊外形而取名。国内、外其它地区尚未见报告。
生活史 囊蚴寄生于蟹的肌肉,囊体绝大多数不对称,呈椭圆形、豆形、蛲虫卵状、钩虫卵状、橄榄核状等。大小为0.336—0.453×0.235—0.336(平均0.389×0.293),囊体具两层囊壁,外壁薄,1—3.5微米,内壁较厚,两侧处厚7—28微米(平均19),两端处9—14微米(平均13),两壁之间有空隙。囊内藏收缩状的后尾蚴,偶有虫体呈折叠状的。蚴体与内壁之间偶见空隙。
脱囊的后尾蚴蚴体形状和大小视收缩和压扁程度而各异,可呈近圆形、长形、三角形、卵圆形、矛形等,全身披细小体棘,深埋于组织内,以在体前端的比较密集易见,向后逐渐稀疏,不易见到。口具椎刺一条,长约20微米,容易脱落。腹吸盘稍大于口吸盘,位于体前1/3至1/2处。从口吸盘至腹吸盘之间,体内满布腺细胞。肠管弯曲比较复杂,在略加压的标本可见到10个左右的大小盘曲,在腹吸盘前的部分被腺细胞遮盖。雌性生殖原基在腹吸盘后,睾丸原基不明显,位于肠弯曲凹人处。排泄囊之前缘到达肠叉后,与肠叉略有距离。焰细胞排列公式为:2[(3+3+3+3+3)+(3+3+3+3+3)]=60。后尾蚴测量(4个)平均值为虫体大小596×289微米,口吸盘79×75微米,腹吸盘96×84微米(图59、60)。
第一中间宿主:待查。
第二中间宿主:锯齿华溪蟹Sinopotamon denticulatus,囊蚴寄生于肌肉。
研究情况 本由于1977年在广东惠阳地区首次发现,定为新种,根据其囊蚴的特殊外形而取名。国内、外其它地区尚未见报告。
生活史 囊蚴寄生于蟹的肌肉,囊体绝大多数不对称,呈椭圆形、豆形、蛲虫卵状、钩虫卵状、橄榄核状等。大小为0.336—0.453×0.235—0.336(平均0.389×0.293),囊体具两层囊壁,外壁薄,1—3.5微米,内壁较厚,两侧处厚7—28微米(平均19),两端处9—14微米(平均13),两壁之间有空隙。囊内藏收缩状的后尾蚴,偶有虫体呈折叠状的。蚴体与内壁之间偶见空隙。
脱囊的后尾蚴蚴体形状和大小视收缩和压扁程度而各异,可呈近圆形、长形、三角形、卵圆形、矛形等,全身披细小体棘,深埋于组织内,以在体前端的比较密集易见,向后逐渐稀疏,不易见到。口具椎刺一条,长约20微米,容易脱落。腹吸盘稍大于口吸盘,位于体前1/3至1/2处。从口吸盘至腹吸盘之间,体内满布腺细胞。肠管弯曲比较复杂,在略加压的标本可见到10个左右的大小盘曲,在腹吸盘前的部分被腺细胞遮盖。雌性生殖原基在腹吸盘后,睾丸原基不明显,位于肠弯曲凹人处。排泄囊之前缘到达肠叉后,与肠叉略有距离。焰细胞排列公式为:2[(3+3+3+3+3)+(3+3+3+3+3)]=60。后尾蚴测量(4个)平均值为虫体大小596×289微米,口吸盘79×75微米,腹吸盘96×84微米(图59、60)。
经济意义